河南郑州扶老人少年被讹后续 老人女儿道歉并退还一千元

来源:墨路剪辑百家号 发布:2021-03-05 09:51:11

近日,河南2位男孩扶起倒地老人被“讹”,这一件事件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。

事情经过是这样的,在河南郑州某路口,一名老人骑车逆行摔倒在地,2名骑车的小孩将老人扶起后又把她送进医院,垫付了5000元医药费。

之后,交警方面认定,老人应负事件的全部责任,但老人却不这么想,她拒绝退还剩余的1000元医药费,还表示在此次事件中,2位少年有连带责任,这些钱是自己应该得的;

在舆论的关注下,该事件有了新进展,老人女儿终于出面退还了剩余的1000元,并且对两个孩子及其家长表示了感谢;

她表示,事发时自己并不在场,不清楚自己母亲摔倒跟少年有没有因果关系,因此,才让2位少年先垫付医药费;

目前,少年的父母已经收到了剩余的1000元医药费。

而网友们也纷纷对少年的行为进行点赞:“支持正能量,不能让善良的人寒心!”

墨路观点

小墨说点看法,朋友们看看是否妥当。

“扶起老人反被讹”为什么遭人恨?

因为“善有恶报”背离了人们朴素的正义感;逻辑,不肯还两名少年家长垫付的医药费,之后还说自己“良心上过得去”。

可以说,她是凭着本能演绎了一出现代版“农夫与蛇”。

虽然这声感谢来得有点迟,钱也终于退回来了,但是,如果没有媒体的持续报道和介入,这些钱估计很难拿得回来,如果没有舆论的压力,也许少年真的需要像老人所说的那样走上诉讼的道路,成本高不说,耗费的时间、精力也多,代价也大;

但令人欣慰的是,这样的结果无疑是大家都愿意看到并共同期待的,“好人有好报”这是我们社会应有的价值观,不能因为扶了老人却凉了少年的心!

其实关于“老人摔倒要不要扶”的话题,已经是老生常谈了,这是一道关于个人利益和道德要求的辩论题。但每次此类事件一出,都会触动大众的敏感神经,引发舆论。

人们对于此类事件群情激愤,不仅仅是因为事件中老人态度的蛮横无理,行为违背社会公德,同时也是因为“善有恶报”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一旦蔓延开来,很多人都将成为受害者。

所以此风不可长!

对此,心理学也有一个相应的名词叫做破窗效应,该理论认为如果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被放任存在,那么将会诱使人们效仿,甚至于变本加厉,所以,对于此类现象应该给予及时的矫正和补救。

而目前我国关于“老人讹人”事件,也仅仅是停留在道德谴责层面,并未被立法。

在以往的类似事件中,讹人的一方诬陷别人的成本是很低的。一般都是要求对方赔钱然后息事宁人,即便是对方不愿意闹到法院,打官司最差的结果也是大不了把钱退还回去,自己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损失。

比如在这起新闻中,老人的家人能够理直气壮地把记者和民警挡在门外,并且扬言大不了打官司,就是因为他们知道打官司的结果大不了也就是把钱退了。但是从受害者的角度来看,打官司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已经远远超过了被讹的钱。

这种事件要想减少发生,是不能纯靠个人道德的,因为一部分人在道德与利益之间,往往会选择后者,也正是因为这些“讹诈者”的诬陷成本太低,所以才会有“不扶老人”的说法;

既然道德管不住这些人,小墨觉得可以动用法律武器来约束这些人的行为;

如果将来我国的法律能够明确地将讹人者入罪,那么也许会减少此类事件件的发生。因为这样,那些人在犯罪时,就需要考量其犯罪成本,许多人也才“敢于助人为乐”。

社会需要正义,社会需要好心人,不能够因为少数“坏人”影响到好心人的善良之心。对故意讹诈者,应该给予严厉的法律惩罚。对见义勇为及积极做好事的行为,应该加大表扬力度,让善良行为不断发扬下去。

相关新闻